鲈鱼的食用价值与注意事项
来源:本站 作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0-1-7 14:58:30 浏览量:150食用价值
历代本草多记载:鲈鱼对人体有良好的滋补作用,有补五脏、益 肝脾、健胃、主安胎、治水气及强筋骨等功效。农业部在2004年发布相关行业标准中将鲈鱼列为无公害食品。在对鲈鱼的(n-6)/(n-3)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之后,英国卫生部门也将鲈鱼列入了无公害食品。鲈鱼功效:健脾、补气、益肾及安胎。宜食:适宜贫血头晕、妇女妊娠水肿和胎动不安者食用。鲈鱼还具有补肝肾、益脾胃以及化痰止咳之功效,对肝肾不足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。据分析,鲈鱼自身含蛋白质、脂肪、钙、磷、铁、铜、VA、VB1、VB2和烟酸等成分。食用鲈鱼可补脑,尤其对儿童成长期的脑部发育有很大帮助;另外,由于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,因此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。有研究表明,食用鲈鱼可治疗小儿百日咳、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。研究者还发现,食用鲈鱼不仅有利于伤口愈合,还对脾胃虚弱、食少体倦或气血不足、脾虚水肿、肝肾不足、筋骨不健、胎动不安等疾病有良好的作用。
《本草经疏》云:“鲈鱼,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。肾主骨,肝主筋,滋味属阴,总归于脏,益二脏之阴气,故能益筋骨。脾胃有病,则五脏无所滋养,而积渐流于虚弱,脾弱则水气泛滥,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”。《食经》:“主风痹,面疱。补中,安五脏。鲈鱼肉多食发痃痔疮肿,不可同乳酪食”。《食疗本草》:“安胎补中”。《嘉祐本草》:“补五脏、益筋骨、和肠胃及治水气”。《本草衍义》:“益肝肾”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鲈鱼,多食发疮患癖,其肝尤毒。中其毒者,芦根汁解之”。
注意事项
首先,患有皮肤病的患者应该避免食用鲈鱼,因为鲈鱼本身中含有的物质会加剧皮肤的瘙痒程度。其次,鲈鱼的鱼肝也不能食用,在食用前应祛除干净。
秋末冬初,鲈鱼肥美,其体内积累的营养成分最丰富,是食用鲈鱼 的最佳时节。鲈鱼一般采用微冻保鲜使其肉质鲜美。常人均可食用鲈鱼,更适宜于贫血头晕、妊娠水肿和胎动不安者食用,以每餐食用100g为宜。但需注意患有皮肤病或疮肿者忌食鲈鱼。鲈鱼忌与牛羊油、奶酪和中药荆芥同食。
此外,鲈鱼肉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,不易消化吸收,如食用时配以醋、酱油或柠檬,则可促进消化吸收。但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鲈鱼的新鲜度。